发布日期:2025-02-13 浏览次数:
权威的禅城声音,生动的禅城故事,尽在禅城发布。欢迎点击左上方蓝色“禅城发布”关注并设置星标。
崔衡晋是佛山青年艺术家,是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人居环境学院专任教师。他用画笔配合VR技术,一笔一画,历时5年,全景式复刻了70年前佛山人行通济的盛况。
打开VR视频,鞭炮声声入耳,通济桥及周边热闹非凡。作者运用油画的笔触,采用全景式构图,将通济桥、桥上的人群、周边建筑、河流及船只等元素全面地展现出来,画面层次丰富,远近结合,欧博体育让观者仿佛置身于当年行通济的热闹场景中。
桥上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,他们扶老携幼、三两结伴,欧博体育脸上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期许,手持生菜等寓意吉祥的物品走过通济桥,祈愿新的一年顺遂如意。桥的一侧,鞭炮燃放,红色的鞭炮纸屑散落一地,增添了喜庆的氛围,鞭炮燃放产生的烟雾袅袅升起,烘托出热闹且具有传统仪式感的场景。
仔细看,通济桥北面牌坊古色古香,上面装饰有陶瓷公仔、灰塑、浮雕等文化元素,细节感满满。通济桥南面,是郁郁葱葱的竹林,欧博体育沿路是挑着担子售卖物品的小贩,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“行通济,冇闭翳”,这一流传至今的谚语,蕴含着佛山人对新一年平安顺遂的美好祈愿。但古代的行通济,可不是随意走走、过了桥就算走了的,里面还大有学问。
通济桥在1958年以前还是石桥,1958年改建为混凝土桥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由于交通需要,通济桥大为缩短,并改为公路桥。
而通过对村民的采访,他还了解到,旧时通济桥两岸建有南济观音庙和通运社坛,人们一般会选择先经南济观音庙,祈福之后上通济桥,过通运社敬社公,最后才各自取便道归家。
在民间信仰中,社公是掌管一方土地的神灵,负责这片土地上人间的一切事务,拜社公也是人们对安宁健康的祈愿。“人们走完通济桥后,都要到通运社放炮仗、敬社公,所以旧时这里才是最热闹的地方。”崔衡晋说,自己历时5年搜寻资料、走访村民,就是希望挖掘更多行通济的历史,吸引年轻人的关注,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,以更好地传承,而不是只图一时热闹。